针对“乙类、乙类管理”措施实施以来新冠肺炎感染医疗救治和医疗机构日常诊疗情况,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彦洪19日在国新办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上看,新冠肺炎感染者医疗救治工作平稳有序 并且日常诊疗服务逐步恢复,各省发热门诊、急诊、重症患者高峰已经过去。
据报道,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在2022年12月23日达到顶峰,之后持续下降。到今年1月17日,比峰值低了94%,已经回落到去年12月7日之前的水平。中国急诊人数在2023年1月2日达到高峰,之后持续下降,1月17日下降44%。住院重病人数在1月5日达到高峰,之后继续下降,1月17日下降44.3%。
在日常诊疗方面,郭彦洪介绍,我国普通门诊正在逐步恢复,同时新冠肺炎患者在普通门诊中的比例也在逐步降低。1月17日,非新冠肺炎人普通门诊就诊率达到99.5%。住院病人呈波动上升趋势,非新冠肺炎住院病人在住院病人中的比例大幅上升,1月17日达到85%。特别是2022年12月9日至31日住院手术数呈下降趋势,今年1月1日后呈稳步上升趋势。1月17日住院人数比去年12月7日增加了20%以上。“这些指标都反映出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服务正在恢复。”郭彦洪说。
最近国外检测出“Deltacuron”引起关注,公众担心新菌株的输入会引发新的感染。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表示,“Deltarchon”毒株是Omicron突变株BA.4、BA.5和Delta突变株AY.45的重组体,于2022年8月31日在南非首次发现,目前在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监测。自2022年12月以来,少数国家,主要是丹麦,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尚未检测到该突变株。中方将继续跟踪国际趋势,进一步加强对新冠肺炎变异株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监测,及时进行分析研判。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