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观肃南70年从“马背学校”到现代化教育

时间:2024-06-20 18:34    来源:中新网甘肃    阅读量:18466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70年以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不懈追求,教育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马背学校”“帐篷学校”到现代化教育的巨大跨越,蹄疾步稳迈上了高质量优质均衡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

建县之初,教育工作基础差、底子薄,加上牧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使得“马背小学”“牧读学校”“帐篷课堂”悄然兴起,一所所随着羊群流动的“学校”和一个个骑马巡回帐篷间授课的教师,不分昼夜、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各放牧点教牧民及其孩子们读书认字学文化。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自治县教育事业起步的“最初记忆”。后来各乡村依次建立了学校,教育教学场所开始固定,但各学校条件都十分简陋,教室几乎全是低矮的土房,学生用课桌凳大都是学校自己加工,有些甚至是学生自带的。还有些学校甚至只是在两个土坯或石头上搭一块木板做桌凳,教师上课基本上是一本书、一支粉笔外加一块黑板,其他的教学设施设备几乎全为空白。

谈及小时候上学的经历,出生于1954年,与自治县同岁的索月兰老人十分感慨:“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和生产,我需要照顾自己的弟弟,到九岁时才开始上小学,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幼儿园和学前班的说法。与同龄人相比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家离村上的学校很近,有些家远的同学是被家长骑马带来甚至是背来上学的,还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上过学。”

当问及当时上学的情景,索月兰说:“当时学校教室很小,学生很少,开设的课程只有语文和数学,一个老师不仅要同时教这两门课,还要带不止一个年级的学生。”

年幼时的求学经历让索月兰在心中树立了投身教育事业的志向,经过不懈的努力,毕业后的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任教35年。“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让我目睹了自治县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幼儿园、学前班有了,教学楼建起来了,教师队伍壮大起来了,课程设置丰富起来了,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短短几十年变化真的太大了。”索月兰说。

长期以来,肃南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县财政支出的比例保持在10%左右,学校实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椅的“一无两有”,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000年后肃南县各学校都陆续修建了教学楼,建成了教师周转宿舍;2006年后,各学校陆续修建了塑胶运动场,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师生运动条件和校园环境面貌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28242万元,先后新建了肃南一中、红湾小学、县幼儿园教学楼13栋,乡镇教师周转宿舍楼8栋;新建高标准塑胶运动场10个,师生餐厅7个。在张掖市率先实现了信息化教学、教学楼、师生公寓、塑胶操场、明厨亮灶、健康饮水、节能灶具、淋浴、水厕、一键报警“十个全覆盖”。

在基层任教32年的肃南一中副校长贺颖春回忆说:“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肃南一中就在甘肃省各地招纳了一批师德高尚、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师任教,让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学生受到了非常好的基础教育。为培养本土教师队伍,学校设立了实验班,选拔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同学进入实验班级学习,其中十几名同学被提前批张掖师专师范专业录取,这些同学后来在教育和其他岗位上都取得了十分出色的业绩。”在走上教师岗位后,贺颖春老师和同事们依然积极参加各地各类教师培训,不断磨炼教学能力和水平。

肃南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2009年以来,先后实施从学前到高中阶段“三免两补”政策和高等教育奖励救助政策,建立了15年基础教育全免费和10年高等教育奖励救助的25年政策机制,在全国第一个将研究生纳入奖励、救助范畴,这一举措的实施,切实解决了部分品学兼优但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积极求学提高学历的后顾之忧,为学生不断求学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支持。2022年,在张掖市率先实施“托幼一体化”婴幼儿免费照护服务和寒暑假免费托管服务,受到了全县各族农牧民群众的普遍好评。2012年至2023年,肃南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68.6%提高到99.0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9.05%提高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96.1%提高97.16%;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5年提高到12.4年;本科录取率由59.52%提高到74.73%,肃南教育已逐步成为甘肃省民族教育地区的一面旗帜,“小而美、小而优”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县正在昂首前行。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点击排行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